科技名词解释10例
1. 暗物质(Dark Matter)
暗物质,最早由荷兰天文学家、恒星天文学的先驱者卡普顿在1922年提出,指可通过星体的运动间接推断出其周围可能存在的不可见物质。暗物质是不发光的,但是它有显著的引力效应。目前各种天文观测和结构形成理论强有力地表明宇宙中大约有三分之一是暗物质。但暗物质究竟是什么目前还不清楚。2015年12月17日,我国“悟空”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有望探测到暗物质存在的证据。
2. 靶向药物 (Targeted Drug)
靶向药物,也称靶向制剂,是指被赋予了靶向能力的药物或者制剂。其目的是使药物或其载体能瞄准特定的病变部位,并在目标部位蓄积或释放有效成分。靶向制剂可以使药物在目标局部形成相对较高的浓度,从而在提高药效的同时抑制毒副作用,减少对正常组织、细胞的伤害。
3.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是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的国家重要空间基础设施。北斗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2017年11月15日,北斗三号第一、二颗组网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步入全球组网新时代。直到2019年,我国已成功发射45颗北斗导航卫星。根据系统建设总体规划,2020年左右,建成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4. 比特币勒索病毒 (WannaCry)
比特币勒索病毒是一种“蠕虫式”的勒索病毒软件。该病毒利用美国国家安全局泄露的危险漏洞“永恒之蓝”进行传播。从2017年5月12日起,被袭击的计算机设备锁定,并索要300美元比特币赎金,否则将删除文件。勒索病毒随后肆虐全球,影响超过150个国家、20万台计算机。目前暂未有能有效破除该勒索软件的恶意加密行为的方法。
5. 超级病菌 (Superbug)
超级病菌是新型的具有很强抗药性的病菌,不是指某一种病菌,而是泛指临床上出现的多种耐药菌,几乎对所有抗生素都具有很强的抵抗性,能逃避被杀灭的危险。抗生素的滥用使得药物和细菌耐药性之间的平衡状态被打破,细菌的耐药能力不断强化,最终成为超级病菌。
6. 广义相对论 (General Relativity)
广义相对论是爱因斯坦在1915年提出来的一个精确描述牛顿万有引力的理论,于1916年正式发表。其两个基本原理是:等效原理,即惯性力场和引力场的动力学效应是局部不可分辨的;广义相对性原理,即所有的物理定律在任何参考系中都取相同的形式。其中,等效原理分为弱等效原理和强等效原理。这一理论首次把引力场解释成时空的弯曲。
7. 开普勒定律 (Kepler’s Laws)
开普勒定律是德国科学家开普勒提出的行星运行的三大定律。第一定律即轨道定律:行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是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第二定律即面积定律:太阳中心与行星中心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第三定律即周期定律:是指在以太阳为焦点的椭圆轨道上运行的所有行星,其椭圆轨道半长轴的立方与周期的平方之比是一个常量。
8. 量子通信 (Quantum Communication)
量子通信是指利用在微观世界中的量子纠缠效应特性进行信息传递的一种新型的通信方式,是量子论和信息论相结合的新的研究领域。量子通信主要涉及量子密码通信、量子远程传态和量子密集筹码等,具有高效、大容量、远距离和几近绝对安全的特点。其基本思想为量子秘钥分配和量子态隐形传输,是国际量子物理和信息科学研究的热点。
9. 空间站 (Space Station)
空间站又称航天站、太空站、轨道站,是一种在近地轨道长时间运行,可供多名航天员巡访、长期工作和生活的载人航天器。空间站分为单一式和组合式两种。单一式空间站可由航天运载器一次发射入轨,组合式空间站则由航天运载器分批将组件送入轨道,在太空组装而成。
10. 页岩气 (Shale Gas)
页岩气是指赋存于富有机质泥页岩及其夹层中,以吸附或游离状态为主要存在方式的非常规天然气,成分以甲烷为主,是一种清洁、高效的清洁能源,用途广泛,主要用于居民燃气、城市供热、发电、汽车燃料和化工生产等。页岩气生产过程中一般无需排水,生产周期长,一般30到50年,勘探开发成功率高,具有较高的工业经济价值。中国页岩气资源潜力大,初步估计中国页岩气可采资源量在31万亿立方米,与常规天然气相当。
(编辑:王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