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教育教学» 本科教育

2019-2020年第一学期 社会工作学院小学期教学实践总结

作者:     浏览次数:
 

2019-2020年第一学期

社会工作学院小学期教学实践总结


一、整体设计思路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社会工作学院的教学实践周进行了整体设计,统筹安排,为两个专业的学生安排合适的教学实践周任务。基本设计思路包括突出专业特色、强调参与深度,以使学生参与获得良好效果,使教学实践周成为社会工作学院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突出专业特色。社会工作学院拥有社会工作和社会学两个专业,学科特性决定培养过程需对学生的社会调查研究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

强调深度参与。通过内容的精心设计,使学生参与实践周不仅停留于走马观花、浅尝辄止,而是能够深入所参与的事项之中,获得深刻体会。

二、实践目的

1、让学生更加深刻地领会社会工作的本质和使命,了解社会工作在当前国内的开展状况及取得的成就。

2、帮助学生切实提升学生的抽样方案设计能力、问卷执行能力、访谈执行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为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及其他创新学术训练打下基础。

3、帮助学生获得心灵成长。

三、实践活动内容

本次教学实践周期间,社会工作学院组织学生参与一项口述历史调查活动和两项大型问卷调查的执行过程,并在专业实践指导和防暑降温等后勤保障方面做了较为周到的安排。

1、新时代特大城市社会结构变迁及其治理研究调查项目

本项目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长江中游、成渝等五大城市群中分别抽取两个代表性城市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其中,北京市调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和北京工业大学社会学系联合课题组负责实施。UG环球360官方网站与上述两个机构密切合作,派出学生执行北京区域的问卷与访谈。622日,课题组为参与调查的老师和学生举办了为期一天的调查培训,就调查目的、意义、抽样方案、问卷内容、执行过程、质量保障等多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介绍和交流。会后学生分为七大组三十小组,在七位社会工作学院专业教师的指导下,依照既定抽样方案的要求,深入各个基层社区,走街串巷,开展入户调查。在此过程中,同学们经历了酷暑天气、大面积拒访等严峻考验,深切地体验到大型社会调查的艰辛,同时也在积极应对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社会调查经验,实现了从书本知识到实践知识的转换。

2、中国社会工作动态调查项目。

本项目为大陆第一次全国性社会工作实务领域发展状况调查,由华东理工大学组织,在全国52个城市(包括直辖市、省会城市以及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地级市)随机抽取800多家社会工作机构和1万余名社会工作者开展调查。项目按每三年一次的动态追踪调查设计,将全面系统地记录、展现和监测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状况,从而建立我国第一个社会工作行业的专属数据库。作为全国首批成立的社会工作专业之一,我院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参与到北京地区社工机构与社会工作者问卷的执行过程之中。621日,华东理工大学派出讲师,在UG环球360官方网站为参与调查的京津冀三地高校师生开展了为期一天的调查培训。会后,在七位社会工作学院专业教师指导下,十七名学生分赴全市多家社会工作机构,就机构发展与社会工作者现状进行深入的了解。通过此次调查,社工机构及社会工作者的生存状况与发展态势鲜活地呈现在了社会工作专业师生面前,同样使得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实现了较好的连通。

3、第一届“百城千村”大学生暑期返乡调查活动

要求该活动根据实际需要确定访谈对象。一般情况下,访谈对象不少于2名,访谈总时长不少于1个小时。学生需进行访谈记录转写、整理。每名学生分配相应的指导教师,负责口述历史访谈实施过程的支持、指导工作;要求学生在不违背研究伦理的前提下上交作业包括访谈录音和转写资料,提供必要的图片资料。学生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选定了合适的主题,编制了访谈提纲,暑假返校后对家乡开展了深度了解,并提交访谈记录和总结报告给老师。

四、实施效果

两次大型调查虽然都经历了曲折,但都对社会工作学院师生起到了较好的磨炼作用,发挥了单纯课堂教学所起不到的效果。口述历史项目促进了学生了解家乡、家庭和家人,对个人心灵成长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今后社会工作学院将继续坚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总体原则,大力发展实践教学,努力提高教师的实践水平,培养既掌握理论知识,又具备实践经验的优秀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