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通知公告

转发:关于开展2015年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社会实践优秀论文评选工作的通知

    发布日期:2015-12-04
  

 关于开展2015年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学生社会实践优秀论文评选工作的通知

 

各高等学校党委:

为贯彻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深化理论认识,不断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机制,市委教育工委将委托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熊晓琳工作室继续组织开展2015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社会实践优秀论文评选活动。具体要求通知如下:

一、工作意义

社会实践环节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是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国情、认识社会,科学分析各种社会现象与问题,加深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树立和巩固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评选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社会实践优秀论文,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开展集中社会实践,引导学生加强理论学习,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运用,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开展。

二、参评条件

1.参加人员

北京高校参加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团队和个人(在校本专科生和研究生)其中单项成果作者人数原则上为1-3人,特殊情况下也不得超过5人,确需3名以上作者应在申报材料中注明充分理由1人以上作者均需标注排名,超出人数的不纳入论文署名、表彰范围。每项成果指导教师仅限1人

2.参评要求

(1)文紧密结所给定的参考选题范围(详见附件1)。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报告必须紧扣教材内容,体现党的十八大、十八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选择相关题目展开。

(2)按照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主题、内容及具体要求,并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指导下,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完成;要求观点明确,调查科学,分析全面,逻辑严密,数据可靠,具有较强的创新性与实践性,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字数5000-10000字;符合格式规范(详见附件2)

三、评选办法

1.评选程序

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门负责组织初评,并推荐上报5左右优秀论文;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组织专家评选;评选结果经公示后进行表彰。

2.评选标准

规范性:紧密结合给定选题范围;社会实践有明确的调查对象,调查方法科学;论文要符合撰写规范,标题及摘要准确、精练;正文要包括研究内容和目标、研究方法、研究结果、政策建议等部分;社会实践过程描述简洁明了;逻辑性强,数据可靠,结论明确。

创新性:在社会实践中深化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知识的认识;创造性地运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观点、方法认识社会,分析当前现实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具有较强的现实价值。

四、奖励办法

论文及指导教师奖项设特、一、二等奖,同时评选优秀组织奖。遴选部分优秀论文入选《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社会实践优秀论文集》,并在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网站进行展示交流。

五、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各高校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成立校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组织协调机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门为主要成员单位。

2.精心组织。各高校要统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门与学生工作、共青团等部门,形成合力,共同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社会实践组织工作,共同研究设计学生社会实践主题、内容及具体要求。认真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带领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指导学生社会实践论文的撰写及论文初评工作。

3.加强保障。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社会实践作为学校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社会实践课程体系,加大经费支持力度,积极为学生社会实践创造条件。要认真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探索完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

各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部)信息管理员10月15日通过宣教之窗网站办公平台的文件报送栏目的2015年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社会实践优秀论文项目在线提交学校推荐的优秀论文、申报表、申报材料汇总表电子版,加盖学校公章的申报表、申报材料汇总表书面版请派人报送至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联系人:李聘,电话:13716414776;

市委教育工委联系人:张茂林、刘刚、杜建峰,电话:63089658/8414。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B区411B,100875

 

附件

1. 2015年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选题范围.doc

2. 2015年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报告格式要求.doc

3.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社会实践优秀论文推荐表.doc

4. 汇总表(横表).xls

 

 

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

2015年6月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