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考点津

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译考点津» 经验分享» 2015届毕业生英国读研感悟

2015届毕业生英国读研感悟

2015届毕业生英国读研感悟

    来英国快要一年整了,现在才有时间来整理一下过去的12个月,既漫长又短暂。

    英国的大学中,开设口笔译专业并且颇有实力的有四所:巴斯大学,纽卡斯尔大学,利兹大学,和威斯敏斯特大学。这四所大学的基本信息在网上都可以轻易搜索到,这里就不再赘述。去年九月,我来到了位于伦敦的威斯敏斯特大学,现在想想,好像昨天才刚刚降落在希斯罗T3一样。

    威敏一共有四个校区,其中三个分布在伦敦的市中心。就像学校的宣传册上写的一样,“London is our campus”,整个伦敦就是威敏的校园。现代语言学系隶属于人文和社会科学学院,坐落于摄政校区。不熟悉伦敦的人可能只听说过鼎鼎大名的牛津街,可对于我,摄政街才是我最有感情的一条街。摄政街是与牛津街垂直着的一条大道,街道两旁都是经历上百年而依旧精致的古典建筑,白天夜晚虽然景致不同,却都美到让人感慨,深深爱上伦敦这座城。不同于牛津街上相对亲民的店铺,摄政街上的店铺大部分是面向中等或高等收入的人群,有的店铺全伦敦,甚至全英仅此一家。对,我每天上课的校区就坐落在摄政街,一直觉得我们校区的大厅像个银行。大隐隐于市。





 
    先说说专业课吧。专业课主要有Conference Interpreting,Public Service Interpreting(PSI),Main Language Institutional Translation English-Chinese, 以及 Second Language Institutional Translation Chinese-English. Conference Interpreting这门课包括了交传和同传。中英和英中每周交替。威敏今年启用了刚刚修缮完毕的同传教室,装备齐全,每次上CI课练习完交传之后,我们会轮流进箱子里进行同传练习,大家往往都是提心吊胆地进去,反而出来的时候,有的一身轻松,有的懊恼不已。上课之前老师会提前告知一个主题,比如环境、食品、难民等等,我们围绕话题搜集相关材料,做出glossary,为上课做好充分准备。上课的时候,大家可以交流搜集素材的方式,分享glossary,之后老师会将提前准备好的speech给大家做交传和同传练习。交传环节时,speech结束后,有时两两一组先进行讨论,再依次轮流做交传,一篇演讲交传完毕之后,老师分别进行点评。同传练习时,一部分学生作为interpreter进箱子,其余学生作为delegates戴上耳机听译员的输出,结束后delegates和老师依次点评interpreter的表现。课堂上使用的speech有的是名人演讲,有的是老师作为译员做会的时候拿到的讲稿,给我们做实战演练。一节CI课三个小时,课上全神贯注,脑细胞前赴后继牺牲,下了课先大大松口气,可当天余下的时间脑子里也总会回味课上老师的金玉良言。除了CI课上会使用同传教室,每周我们有至少两次机会自行使用同传设备和同学进行小组练习,这种天人交战每周几次,痛快刺激。偶尔和法国学霸抢抢箱子,暗搓搓地嫉妒他们英语说得太溜。




 
    口译课的老师都是在英国生活多年的资深译员,实力深厚而又低调务实。在课上,老师注重传授方法和技巧,有的乍一听朴实简单,却字字珠玑,想真正做到却是非常不容易。有的让人醍醐灌顶,心想原来还可以这样翻译。作为学生,只能将这些方法认真记下,靠自己慢慢体会琢磨。课上练习时,老师会根据每个学生输出的译文,逐个点评优缺点,既有针对性,又能够让其他学生意识到可能存在的问题,或许有时言辞严厉,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进步。所以每周一次的CI课都会成为收获最大的三个小时。


 
    PSI这门课非常有意思。我们在第一和第二学期针对的是不同领域,医院和警局。也就是说,在第一学期,PSI的主要内容是在医院为医生和病人进行中英文之间的口译服务;第二学期是练习在警局为警官和犯罪嫌疑人或受害人进行中英文口译服务。所以两个学期下来,我们对医学和法律方面的术语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对于没有医学背景的我们来说,刚一开始接触医学方面的PSI时是有点手足无措的,各种陌生的术语应接不暇,记一个忘一个,但是慢慢接触会发现,其实不管做哪个领域的口译都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通过接触一个行业和一个领域,了解的越来越多,对这个领域的好奇心也会越来越重,越接触便越会觉得有意思,慢慢不再觉得陌生,并且掌握了某个领域的一些知识,总会在生活的某个方面能够用到,这时候便越会发现知识就是力量。口译本来就是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学习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知识,而这些知识慢慢便会成为我们自身的力量,不断充实着自己,这便是口译的乐趣之一吧。


 
    笔译方面,每周我们都会有笔译任务,提前翻译好文本,课堂上老师同学之间互相讨论。相对于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烧脑口译课,笔译课算是较为轻松愉悦,因为大家往往在笔译课上会自由发言,说出自己认为比较好的译法,互相切磋,有时暗自敬佩同学译法的高明,有时会为一个动词争的不相上下。由于笔译不存在“最好”的译法这一说,每个人有自己的译法和自己的风格,所以笔译课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总体的大方向还是由老师来把握,大部分时候大家翻译好的笔译作业分数都是惨不忍睹,但就是在这样的打击和讨论中,大家才能共同进步。

    谈谈我在伦敦的生活吧。从我住的学生公寓,到摄政校区,地铁只要两站,一般我都会选择步行40分钟上下学。认识一座城市,最好的办法是步行。每天去上课的必经之地是白金汉宫,如果不小心在早上11点左右出门,那么经过白金汉宫门前时便要费力地从前来观看女王卫兵换岗的游客中排除万难才能通过,说无数句“excuse me”“sorry”,时不时还会有迟到的风险。历尽千辛万苦挤出人海后,就要穿过大大的Green Park,洗洗眼睛,但是还是要和前来白金汉宫参观的人流逆流而行,和迎面走来的人或微笑或冷漠对视,做一簇不一样的烟火。出了Green Park,经过高端的Ritz和Mayfair,走过无数高档Pub,在劳斯莱斯和宾利店右转,边走边windowshop路过的爱马仕,和同伴评价Burberry这次的橱窗不好看,Dior门前的气球好奇怪,没错就好像自己买得起一样点评。转眼便到了摄政街,左转穿过西装革履的白领和手提购物袋的游客,穿过Oxford Circus,在坐在街边喝咖啡的路人注视下便走到了上课的校区,抬头看一眼隔壁的BBC玻璃大楼,左转进学校,将喧嚣与躁动留在旋转门之外。

    下课早的话,可以沿着繁华的摄政街边走边逛,到Piccadilly Circus了,左转到中国城吃顿火锅犒劳一下自己,也可以右转到特拉法加广场上的国家美术馆里看看梵高最喜欢的一幅《向日葵》,看看特纳的《无畏号战舰》,还有Canaletto笔下的威尼斯,出来之后坐在广场楼梯上看看表演,看够了再往前走到河边散散步,天气好的话再拍第无数张伦敦眼和议会大厦。累了往回走两步进入圣詹姆斯公园,喂喂松鼠,看看天鹅,差不多了就朝着白金汉宫的方向走回家,运气好的话被警察拦在宫门口可能会看到女王奶奶的座驾从你面前经过。周末可以去逛逛诺丁山的集市,或者去Covent Garden寻找福尔摩斯提到过的Stanfords地图店里寻宝,总之伦敦绝不会让你无聊。

    回忆到此,惊觉在威敏这一年经历之多,而能在此细细说出的如此之少。还没正式毕业,我已经开始怀念在威敏的日子。四楼专属MTI学生的电脑自习室,小小的同传箱,还有在另一条街上的图书馆。我很庆幸自己来到威敏,来到伦敦。我想我永远都不可能完完全全地了解这座城市,就像我去了无数次特拉法加广场,每次去还都会像第一次去一样,发现新东西,永远不会觉得腻。其实这一年,相比课上学到的知识,在课堂之外学到的反而更多。亲身体验伦敦的生活,亲眼看到了之前电视上看到的,和以前从未见到过的伦敦,淋过任性的雨,也坐经常半路停掉或者改变目的地的地铁。出国留学,更多的是体验另一种文化,发现原来新闻里说的并不一定是真的,西方没有那么好,也没有那么不好。

    我想对于我来说,来到伦敦,最大的收获就是我能够接受其他人的不一样。各种各样的文化在伦敦能够和谐共处,人们都以让自己舒服的姿态活着,能够接受其他人跟自己观点不同这个事实,但谁都不会互相打扰去强迫他人接受自己的价值观。口译员需要能够快速接受新知识,需要不断充实自己,这不仅仅要靠书本,更要靠眼睛和心。行了万里路才能看到不一样的世界,心胸开阔了,才能容纳得更多。

分享人:2015届英语专业毕业生 秦明昱
编辑:王天悦
2016年8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