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考点津

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译考点津» 百科知识» 中国二十四节气(上)

中国二十四节气(上)

中国二十四节气(上)

1. 立春(the Beginning of Spring Feb.3,4 or 5)

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立春是四立之一,反映着冬春季节的更替,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标志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开始进入风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 在我国,立春时北回归线(黄赤交角)及其以南一带,可明显感觉到早春的气息扑面而来。而在以北大部分地区,万物尚未复苏,还处于万物闭藏的冬天。对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来说,距北回归线(黄赤交角)越远,进入春天越迟。

2. 雨水(Rain Water Feb.18,19 or 20)

雨水,是春季第二个节气。进入雨水节气,我国北方地区阴寒未尽,一些地方仍下雪,尚未有春天气息;南方地区大多数地方则是春意盎然,一幅早春的景象。雨水时节是全年寒潮过程出现最多的时节之一,忽冷忽热,乍暖还寒。时至雨水节气,太阳的直射点也由南半球逐渐向赤道靠近,北半球日照时数和强度都在增加,气温回升较快,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开始活跃,并渐渐向北挺进与冷空气相遇,形成降雨,但降雨量级多以小雨或毛毛细雨为主。

3. 惊蛰(the Waking of Insects Mar.5,6 or 7)

惊蛰,是春季第三个节气,它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时至惊蛰,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惊蛰标志着仲春卯月的开始。作为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至0以上。南方沿江江南地区为8以上,而西南和华南已达1015以上,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日照时数也有了明显的增加。

4. 春分(the Spring Equinox Mar.20,21 or 22)

春分,是春天第四个节气。春分又称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升分等。春分的意义,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二是春分正当春季(立春至立夏)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春分在天文学上有重要意义,南北半球昼夜平分,自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白昼开始长于黑夜。春分在气候上也有比较明显的特征,这时节天气暖和、雨水充沛、阳光明媚。

5. 清明(Pure Brightness Apr.4,5 or 6)

清明,是春天第五个节气。清明是气清景明的意思。它是反映自然界物候变化的节气,这个时节阳光明媚、草木萌动、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自然界呈现生机勃勃的景象。时至清明,在我国南方地区已气候清爽温暖、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在北方地区也开始断雪,渐渐进入阳光明媚的春天。

6. 谷雨(Grain Rain Apr.19,20 or 21)

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是雨生百谷的意思,此时降水明显增加,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降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谷雨时节,在我国南方地区往往开始明显多雨,特别是华南,一旦冷空气与暖湿空气交汇,往往形成较长时间的降雨天气。秦岭-淮河是中国南北方的地理气候分界线。冬天,秦岭够阻挡寒潮南下进入南方地区;夏天,阻挡湿润海风进入北方地区。秦岭、淮河流域是南方春雨和北方春旱区之间的过渡地区,从秦岭、淮河附近向北,春雨急剧减少。

7. 立夏(the Beginning of Summer May 5,6 or 7)

立夏,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盛夏时节的正式开始。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立夏标志着逐渐升温、炎暑将临,雷雨增多,是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各地自然节律不一,立夏期间我国只有南方一些地方有夏季景象。立夏时节,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进入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真正意义上的夏季景象;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有春天的气息。

8. 小满(Lesser Fullness of Grain May 20,21 or 22)

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小满时节,我国南方地区一般会降雨多、雨量大。由于南方暖湿气流活跃,与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在黄赤交角处的华南一带交汇,这时华南地区往往会出现持续大范围的强降水,造成暴雨或特大暴雨,正如民谚云小满,江河渐满。对于北方,小满的降雨量则很小或无雨,倒是温度的上升更为明显。北方地区是旱地农业,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关于小满名称的来由,北方有这样的说法: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但还没有成熟,约相当乳熟后期,因此叫做小满

9. 芒种(Grain in Beard Jun.5,6 or 7)

芒种,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芒种的含义是:有芒之谷类作物可种,过此即失效。芒种时节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是适宜晚稻等谷类作物耕播的节令,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芒种节气作为种植农作物时机的分界点,是一个播种忙碌的节气,民间也称其为忙种。因过了这一节气,农作物的成活率便会越来越低。这个时节,正是南方养稻与北方收麦之时;南方地区人们忙着插秧播种,北方地区人们则忙着收麦。

10.夏至(the Summer Solstice Jun.21 or 22)

夏至,是夏季的第四个节气,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这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将近一倍。夏至是一年里太阳最偏北的一天,是太阳北行的极致。夏至是太阳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阳光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减短。夏至日过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也开始逐日降低。

11.小暑(Lesser Heat Jul.6,7 or 8)

小暑,是夏季的第五个节气,表示盛夏正式开始。小暑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从小暑开始,我国进入伏天,多地也开始进入了雷暴最多的时节。季风气候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夏季受来自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我国多地高温潮湿多雨。这个时节虽然阳光猛烈、高温潮湿多雨,但对于农作物来讲,雨热同期有利于成长。

12. 大暑(Greater Heat Jul.22,23 or 24)

大暑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这时正值中伏前后,"湿热交蒸"在此时到达顶点。这个时节阳光猛烈、高温潮湿多雨,虽不免有湿热难熬之苦,却十分有利于农作物成长,农作物在此期间成长最快。每年7月下旬,副热带季风雨带移至我国北方的华北——东北。7月下旬至8月上旬(约大暑至立秋期间)是我国华北、东北等北方地区的雨季;而西北地区由于深居内陆,距海洋遥远,是我国年降水量最少的干旱地区。

(编辑:张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