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建安风骨(The Jian’an Literary Style)
建安风骨又名汉魏风骨,是汉魏时期的一种诗文风格。建安时期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其意境宏大,笔调朗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以及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
2. 田园诗派(Pastoral Poetry School)
田园诗派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流派。其特色是描写农村的朴实生活和田园的秀丽风光,多以农村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场面为题材。东晋诗人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体,他的诗从多方面描写了田园景色和农村生活,表现了农村的恬美静谧和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也表现了诗人参与田园劳作的感受以及与农民的愉快交往。唐代时,田园诗与山水诗结合,出现了山水田园诗派。
3. 山水诗派(Landscape Poetry School)
山水诗是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山水诗起源于先秦两汉,诞生于魏晋时期,并在南朝至晚唐时期随着中国诗歌发展与文学环境变迁而不断演变。山水诗的鼻祖是南北朝时期的谢灵运。在一首山水诗中,山和水并非要同时出现,有的只写山景,有的却以水景为主。诗中的山水也并不局限于荒山野外,其他经过人工点缀的著名风景区以及城市近郊、宫苑或庄园的山水亦可入诗。
4. 王孟诗派(Wang-Meng Poetry School)
王孟诗派是盛唐时期形成的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诗歌流派,又称“山水田园派”。该派集陶渊明、“二谢”(谢灵运、谢眺)诗之长,以山水田园风光和隐逸生活为主要题材,风格恬淡自然。该派重要诗人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
5. 边塞诗派(Border Poetry School)
边塞诗派是盛唐诗歌的主要流派之一,以描绘边塞风光、反映戍边将士生活为主。该派诗人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最为知名,其中高适、岑参成就最高,故边塞诗派又称高岑诗派。边塞诗多采用七言歌行和五言七言绝句的形式,对战争的态度有歌颂、批评,也有诅咒和谴责,在思想上往往达到一定深度。其诗作大多情辞慷慨、气氛浓郁、意境雄浑。
6. 韩孟诗派(Han-Meng Poetry School)
韩孟诗派是中唐的一个诗歌创作流派,代表诗人为韩愈、孟郊,还包括李贺、卢仝(tong)、马异、刘叉、贾岛等人。他们主张“不平则鸣”,苦吟以抒愤,并互相切磋酬唱。他们具有独特的审美趣味,以丑为美,表现出重主观心理、尚奇险怪异的创作倾向;在艺术上力求避熟就生,标新立异,力矫大历诗风的平弱纤巧,具有一种奇崛硬险的风格。这种诗歌的新的追求与新的变化,积极推动了盛唐以后诗歌艺术境界的开拓。
7. 花间词派(Huajian Poetry School)
花间词派是晚唐五代时期的一个文人词派,以温庭筠为其鼻祖。该派产生于西蜀,得名于赵崇祚编辑的《花间集》。主要的词人还有孙光宪、李珣、牛希济。这一词派的词作题材狭窄、情致单调,大都以婉约的表达手法,写女性的美貌和服饰及她们的离愁别恨。这些词中描绘的景物富丽、意象繁多、构图华美、刻画工细,能唤起读者视觉、听觉、嗅觉的美感。由于注重锤炼文字、音韵,从而形成了隐约迷离幽深的意境。该词派对后世文人词的产生、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8. 江西诗派(Jiangxi Poetry School)
江西诗派是宋代的诗歌流派。宋徽宗初年,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把以黄庭坚、陈师道为首的诗歌流派命名为“江西诗派”。江西诗派的诗歌理论强调“夺胎换骨”“点铁成金”,即或师承前人之辞,或师承前人之意。崇尚瘦硬奇拗的诗风,追求字字有出处。在创作实践中,该诗派“以故为新”,重要作家的诗作风格迥异,自成一体,成为宋代最有影响的诗歌流派。
9. 公安派(Gongan School)
公安派是明代后期的文学流派。该文学流派的代表作家袁宗道、袁宏道和袁中道为湖北公安人,故世称“公安派”。三袁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口号,反对一切束缚,又主张“宁今宁俗,不肯拾人一字”。其创作以散文为主,扩大散文样式,开拓杂文和小品文领域。其游记作品个性鲜明,语言流利,文风清新活泼。
10. 桐城派(Tongcheng School)
桐城派是清代的散文流派。该流派由方苞开创,其后刘大概、姚鼐等又进一步加以发展。因为这三人都是安徽桐城人,故被称为“桐城派”。桐城派主张学习左传、史记,讲究义法,提倡义理,要求语言雅洁,反对俚俗。它以其文统的源远流长、文论的博大精深、著述的丰厚清正而风靡全国、享誉海外,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显赫地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座丰碑。
(编辑:张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