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考点津

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译考点津» 百科知识» 西方翻译领域杰出人物名词解释10例

西方翻译领域杰出人物名词解释10例

UG环球360官方网站 - 环球ug国际注册

西方翻译领域杰出人物名词解释10


1.      苏珊·巴斯内特 (Susan Bassnett)

巴斯内特是英国华威大学教授、翻译理论学者、操纵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她的研究范围较广,包括翻译研究、比较文学、后殖民主义翻译等。她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翻译研究》指出,名称不统一是翻译学科发展的障碍,要求为翻译学科正名。


2.      卡塔琳娜·赖斯 (Katharina Reiss)

赖斯,即卡塔琳娜·赖斯,是德国翻译研究功能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她借用布勒 (Karl Buhler) 关于语言功能的三分法,将文本类型归纳为:信息型文本,指单纯用于事实交流的信息、知识、观点等的文本;表情型文本,指使用了语言美学特点的创造性文本;操作型文本,指以引起反应(呼吁、说服等)为目的的文本,其形式多为对话;视听类语篇,指文本辅以视频、音频等形式。


3.      詹姆斯·理雅各(James Legge)

理雅各是英国传教士、汉学家,他重视研究、翻译儒家经典并向西方介绍孔子及儒家思想。他译有“四书”《诗经》《礼记》等,并附有注释和绪论,译文准确,至今仍被认为是标准译本。他崇敬孔子,认为孔子保存了古代文献,代表了人类最美好的理想但又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偏见,认为“在孔子的性格和学说中,很难寻到伟人的痕迹”。


4.      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

马丁·路德是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的倡导者、德国基督教神学家、基督教更正派信义宗教会(即路德宗)的开创者。他于1517年发起并领导的宗教改革运动席卷整个欧洲,永久性地结束了罗马天主教会对西欧的封建神权统治。在翻译领域,他用德国中东部具有广泛社会意义的方言翻译《新约》(1522)和《旧约》(1534),对规范该方言的语言形式、使其成为标准德语影响巨大。


5.      尤金·奈达(Eugene A. Nida)

奈达是美国著名语言学家、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被誉为“当代翻译理论之父”。奈达一生的主要学术活动都围绕《圣经》翻译展开。在《圣经》翻译过程中,他提出了“对等理论”:形式对等,要求接受语中的信息应与源语中的信息尽可能保持一致,强调信息本身的形式和内容;动态对等,要求译入语接受者和信息之间的关系应与源语接受者和信息之间的关系保持相当程度的一致,强调表达的自然性。


6.      彼得·纽马克(Peter Newmark)

纽马克是英国著名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纽马克摆脱了奈达以接受者为导向的原则,认为对等效应难以实现。故纽马克提出用“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来缩小翻译的差距:“交际翻译”,即使译入语读者阅读译文所产生的效果尽可能接近源语读者阅读原文所产生的效果;“语义翻译”,即在合乎第二语言的语义和句法结构的条件下,将原文的准确语境意义尽可能贴切地译出。1991年,纽马克又提出“关联翻译法”,即原作或译出语文本的语言越重要,就越要贴近原文翻译。


7.      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 Nord)

诺德是德国功能学派第二代代表人物,是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她吸收文本分析论中关于文本结构的内容,根据目标文本在目标文化中应发生的作用将翻译分为2类:文献型翻译,即充当原文化中作者与原文接受者之间交流的文献的翻译,如文学翻译;工具型翻译,即力图满足目标文化中某个新的交际目的,而不令接受者察觉到,其所读所听的文本曾以另外的形式在其他交际行为中使用过。


8.      罗曼·雅各布森(Roman Jakobson)

雅各布森是俄裔美国语言学家、布拉格学派的创始人。他在《论翻译的语言学问题》一文中将翻译类型划分为:语内翻译,或称重述,指用同一种语言的其他符号来解释语言符号;语际翻译,指用另外一种语言来解释某种语言符号;符际翻译,或称变形,指用某种非语言符号系统的符号来解释语言符号。


9.      亚瑟·威利(Arthur Waley)

亚瑟·威利是20世纪英国汉学家、翻译家,被称为“没有到过中国的中国通”。他翻译的中国诗畅销一时,重要译本和著作有《诗经》英译本及《白居易的生平和时代》《李白的诗歌和生涯》《十八世纪的中国诗人袁枚》等。他不但向西方介绍了中国诗歌,还影响了诸如叶芝、庞德等英美现代诗人的创作。


10.  弗里德里希·施莱尔马赫(Friedrich Schleiermacher)

施莱尔马赫是德国神学家、翻译家,现代新教神学的奠基者。在1813年的专论《论不同的翻译方法》中,他将译者的类型区分为商业文本译者和艺术文本译者。他认为第二种类型的译者的创造性更高,能够给语言带来新的生命。


(编辑:吴启玄)